首頁 / 最新消息 / 藍星球視界 / KYC / 盡職調查是什麼?銀行CDD流程解析,這些項目會影響風險評級!

盡職調查是什麼?銀行CDD流程解析,這些項目會影響風險評級!

盡職調查的內容與重點

在當前高度重視合規與風險控管的金融環境中,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已成為企業與金融機構識別風險、確保交易安全的關鍵程序。本文將說明盡職調查的概念與應用場景,並深入解析銀行執行客戶盡職調查(CDD)時的標準流程,協助機構強化審查能力、提升合規效率。

盡職調查是什麼?與KYC、AML有什麼關係?

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是企業或金融機構在進行重大商業交易、或建立業務關係前,為評估風險與可行性,所執行的一套審查與分析程序。此流程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問題,降低法律與財務等風險,並提升決策的精準度。常見的應用場景包括企業併購、投資入股、資產收購、供應鏈管理與合作審核等;且依調查目的不同,盡職調查可區分為財務、法律、人權等多種類型。

而在銀行與金融領域中,通常以客戶盡職調查(Customer Due Diligence, CDD)的形式執行。透過CDD,銀行得以確認客戶身分、掌握資金來源與交易目的,進而辨識潛在風險、防堵洗錢與金融犯罪。

因此在金融體系中,客戶盡職調查、KYC(Know Your Customer,認識你的客戶)與AML(Anti-Money Laundering,反洗錢)三者形成緊密連結的合規架構。KYC是金融機構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,要求確認並驗證客戶身分;而客戶盡職調查則是KYC的具體實踐方法,透過系統性的資訊收集與風險評估,深入了解客戶背景。

接著,這些通過盡職調查所獲得的客戶資料,將成為AML系統的重要基礎,使金融機構能夠建立客戶的正常交易模式,進而有效識別異常活動。簡言之,盡職調查收集核心資訊,KYC確立客戶身分,AML則利用這些資料監控與防範可疑交易。三者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,共同構築金融系統的安全防線,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金融管道進行不法活動。

相關閱讀:
工商徵信如何更高效?了解授信原則,善用KYC系統識破商業詐欺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:銀行端CDD程序非常詳盡!

銀行在執行客戶盡職調查時,需依據主管機關規範(「銀行評估洗錢及資恐風險及訂定相關防制計畫指引」和「銀行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注意事項範本」),透過嚴謹且完整的程序,全面查核客戶的背景資訊與資金往來,以下將逐步介紹客戶盡職調查的主要步驟,並說明各階段所需的文件與審查重點: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一)確認和驗證客戶身分

銀行會蒐集開戶暨往來業務申請書類,並徵提客戶身分佐證文件,以確認其身分資訊。個人開戶原則上需提供身分證件及地址資訊;公司開戶則需提供公司設立登記文件、營業執照、變更登記事項、公司章程等資料。

若屬非面對面交易方式,例如電子支付或數位銀行服務,亦需訂定適當的審查方式。完成驗證後,相關資料將作為後續風險分析與系統比對的依據。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二)確認和辨識實質受益人

在完成基本的身分審查後,銀行會進一步辨識公司或法人客戶背後的實質受益人,包含蒐集高階管理人員與實質受益人聲明書,並調閱客戶及其法人股東的章程、股東名冊與身分證明文件等,以確認最終控制權人或持股比例,並檢視是否存在無記名股東的情形。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三)了解客戶關係性質和往來目的

銀行會透過徵提業務往來聲明書,了解客戶與銀行之間的關係性質與往來目的,例如資金往來、投資用途、營運管理或其他金融需求等,此步驟有助於釐清交易背景與資金流向是否合理,並作為後續風險評級與交易監控的基礎。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四)客戶風險評級

銀行在取得充分資訊後,會將客戶資料輸入AML系統進行比對,透過系統自動判斷與人工輔助審查機制,確認是否涉及黑名單、國內外特殊案件或高風險名單,並依比對結果將客戶分為低風險、中風險或高風險層級,以決定後續監管的頻率與強度。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五)持續進行交易監測

客戶盡職調查並非一次性程序,銀行需持續監控客戶的交易活動,確認是否與原申報的業務性質與資金用途一致。若發現交易異常或客戶風險等級變動,將重新評估風險層級,必要時啟動加強式盡職調查(EDD)。

客戶盡職調查流程(六)加強式盡職調查(EDD)

當現有客戶的風險等級升高時,銀行將啟動加強式盡職調查(EDD)。與CDD相比,EDD具備更高的審查強度與頻率,且會更深入了解客戶交易模式與資金來源等;針對跨國交易、敏感產業或高額資金流動的客戶,銀行也可能要求補充資金來源證明或第三方文件。

客戶盡職調查資料繁雜?推薦使用商業履歷系統「實告」!

在銀行實施客戶盡職調查(CDD)時,必須蒐集大量且複雜的資料,包含企業股東結構、資金來源、企業營運模式、交易行為、司法紀錄等,這些資訊來源分散,人工查核不僅耗時費力,還容易出現遺漏與錯誤,進而影響判斷的準確性。

為解決傳統作業瓶頸與資訊落差,現在部分銀行已經開始使用藍星球資訊推出的「實告」商業履歷系統,協助金融機構提升CDD調查品質與審查流程效率。過去企業相關資訊分散在各大平台與網站,查找繁瑣、比對困難,不僅耗時費力,更容易遺漏關鍵細節,常常需要花上好幾天才能彙整完成。


現在透過「實告」一鍵搜尋,即可快速整合工商登記、財務報表、司法紀錄、政府標案、進出口交易、專利圖表與ESG表現等資料,立即生成完整報告,讓查核變得快速又省力,大幅提升調查效率與決策品質。

此外,「實告」具備自動化報表生成與視覺化圖表功能,可即時呈現關鍵風險資訊,降低人工作業時間與錯誤率,大幅縮短KYC與CDD所需時程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藍星球資訊也推出輿情調查系統「蛛思」,還能為企業的風險管理再添一層助力。

「蛛思」也適用於產品公關、品牌行銷或媒體監測等情境,能全面監控並分析網路輿論、社群媒體、新聞資訊等多元聲量來源,協助各行各業透過AI偵測技術掌握話題熱度、洞察市場脈動,全面掌握輿情趨勢與消費關注焦點。

透過AI深度學習與語意分析技術,「蛛思」可即時偵測潛在負面事件與輿論風向轉變,提供客戶風險預警,讓客戶得以在風險擴大前採取適當措施;同時也能協助掌握整體市場情緒變化與話題熱度,作為品牌聲譽管理、行銷策略優化與決策依據,強化情報整合能力。

結合「實告」與「蛛思」兩大系統,藍星球資訊提供從結構化資料到非結構化輿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,涵蓋輿情及情緒AI分析與自訂追蹤功能,協助掌握市場趨勢,實現更精準的風險管理與客戶審查,是企業最佳AI分析生成工具提升合規效能與風險控管的最佳夥伴!【立即諮詢

推薦閱讀:
LLM是什麼意思?了解LLM模型訓練與應用,中文探勘不再是瓶頸
徵信報告是什麼?概覽10大內容要點,提升企金KYC效率就靠它!